首頁
HOME
設有 “上海超高層建筑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在超高層建筑設計領域由上海市科委批準掛牌的唯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華東總院的直接領導下,本中心積極引導上海市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發,推動相關人才的培養與儲備,示范上海乃至全國的超高層建筑工程實踐,為行業的整體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開展建筑、結構、機電等專業技術研發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及行業發展開展具備戰略價值的前沿技術研究。
開展項目前期大數據研究:以大數據手段,解決項目前期定位、策劃中的市場調研、競品分析、案例比較難點。應用產業經濟分析的邏輯框架和理論,分析產業趨勢、項目未來發展的市場空間,為產品策劃、運營策劃等后期環節奠定基礎。當前已經與克爾瑞數據庫、中國指數研究院、WIND數據庫、贏商數據庫等知名數據服務商建立了聯系。結合華東院自身已完成項目,在數據研究的基礎上,形成“數據決策+案例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
招商運營研究:結合團隊專業的招商運營經驗,通過商業定位,品牌組合、落位方案等為業主指定招商策略。聯系目標主力商戶,協助業主與商戶談判,促成業主與商戶租賃合同的達成。并對后續商業營運方案,實施步驟,具體操作及租售策略等給予顧問建議。 專項咨詢研究:以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發展趨勢和政府政策引導為基礎,深入挖掘和解析當下最具有研究價值、發展前景的研究專題。
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集聚華東總院在高鐵、機場、軌交及上蓋、地下空間、地上地下功能區開發與更新等綜合交通專項領域的優勢資源,匯總相關領域的海量工程經驗、眾多技術優勢和廣泛的行業影響力,加速提升總院在規劃設計與咨詢方面的業績、經驗與研究力度,不斷完善為政府、業主提供全過程、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技術服務能力。
既有建筑更新研究設計中心依托國內、國際合作平臺,組建城市更新與既有建筑改造領域的專業研究和設計隊伍,參與住建部、上海市規土局、上海市建筑學會等合作課題,聯合國家行政學院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全聯房地產商會、中國老舊小區暨建筑改造產業聯盟、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城市土地學會(ULI)等國內外專業組織,以及同濟大學等高等院校,在城市更新及既有建筑改造政策研究、既有建筑價值評估、既有建筑改造BS原理及應用等方面,積極推進各類科研項目落地。
綠色建筑數據研究中心”的“愿景”旨在鎖定建筑地產行業的存量市場,通過綠色建筑數據研究中心構建的框架體系:涉及建筑物靜態數據及實時運行數據采集,傳輸,數據庫積累,數據分析、統計,結合到建筑模型等一整套完整的大數據業務體系?;谏鲜鰯祿寗臃治龊蜆I務的結合,在保障建筑環境的綠色、安全、舒適的前提下,進一步實現存量市場建筑樓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創新,并得以可推廣、可復制。
依托綠色中心的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平臺,定位綠色建筑全生命期高性能設計的自身特色,組建國際性交流人才隊伍,分別與新加波國立大學、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國際健康建筑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等開展關于綠色建筑數據庫、建筑控制與診斷、建筑運行控制策略、低影響開發局地生態修復、健康人居環境營造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并基于實際項目進行創新性技術研發及標準編制。
專門設立專項化研究工作戰,為滿足業主全產業鏈、項目全生命周期、全方面、多樣化的價值需求,搭建技術研發和應用平臺。
華東總院交通專項化工作站注重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發展高端、前端技術,研究核心技術,科研結合生產,知行合一,研究課題近100項,其中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7項,并將課題成果積極運用于南京祿口機場二期工程、浦東機場三期工程衛星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烏魯木齊機場北航站區、虹橋機場T1航站樓改造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原創設計及工程實踐中。
工作站先后編撰專項化書籍6冊,并參編《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綜合交通樞紐分項”的牽頭編寫單位,“航空港分項”的編寫單位。工作站成員參加多次國內外專項化論壇并做主題演講,國內外發表論文數十篇,已確立起了華東總院在空港及綜合交通樞紐設計及研究領域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業界地位。
針對城市立體化發展的必然性,華東總院憑借深厚的開發建設咨詢與綜合設計實力,確立了在站城一體、地下空間利用等綜合開發項目的國內領先地位。根據產品細分,依據市場需求,原城市綜合體工作站新增站城一體研究方向,以工作站為主體的基礎研究涵蓋站城一體地下空間的基本理論與院內外建成項目的數據庫,而工作站與各部門的關鍵技術研究包含前期策劃、整體規劃與各個系統的工程技術(建筑、交通、結構、市政、安全防災、綠建、智能化等),并初步建立項目評價體系與后評估方法。利用窗口期緊密結合科研與實踐,使科研平臺與項目平臺互相提升。
酒店工作站依托豐富的酒店品牌合作和原創設計工程實踐經驗,按照酒店市場的細分,有針對性的分為旅游休閑度假酒店、商務酒店、精品主題酒店、國賓接待型酒店、服務式公寓以及既有酒店改造等幾大類。產品研發以設計需求為導向,以酒店設計數據庫為基石,以運營后評估、經濟性合理性為評價標準,全方位提煉和總結酒店核心技術,為創造節能舒適的酒店環境,提升酒店運營效率,吸引酒店住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機電設計團隊根據酒店特點,結合項目進行設計研究,在消防、暖通、給排水、電氣及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等專業領域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術。
文化旅游建筑專項化研究工作站是是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從事文化和旅游類建筑的研發和推廣站點。研究對象包括:宗教文化建筑、歷史文化景區、旅游度假酒店及度假村、文旅小鎮、冰雪樂園等。工作內容包含此專項類建筑的數據庫搭建、建筑后評估、核心技術研發、學術交流培訓及行業影響力工作。目前已分別針對佛教文化園區、佛寺與佛學院、仿古建筑、禪修建筑等領域完成相關研發課題12篇,舉辦學術交流活動26次,論文發表及獲獎5篇。
商業專項化團隊在商業策劃、主體設計、規范解讀、設計控制、施工把控,運營優化等方面有極強的專業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在產學研結合的情況下,可提供從前期策劃到施工運營的全過程設計服務。
工作站的研究內容包含6大板塊:商業項目資料庫、商業策劃研究、商業建筑設計導則、商業形態研究、商業經濟性合理性研究、商業建筑設計管理。
下屬細分的核心子技術領域涵蓋了應對市場更新變化的前期策劃、業態配置研究;保證設計落地的消防、交通等設計技術專項研究;提升設計品質的動線研究,公共空間研究;立面造型研究,燈光,標識,室內等專項研究。并通過項目經驗總結以及建成項目的回訪調研和后評估,進行各階段風險控制研究和經濟性合理性研究。
ECADI跨界創意中心致力于研究建筑的空間感知、使用體驗與美學感受。團隊整合法國色彩大師克魯茲·迪亞茲工作室、美國勞倫斯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國際藝術家、機構與高校資源,組建國際研究設計人才平臺;針對空間的文化定位與品牌策略、環境藝術的規劃與跨界融合、環境導視的布局與技術創新、文創產業的設計與融合、裝飾紋樣的傳承與革新等課題開展研究,增添空間意境和神韻,推動功能與美學體驗的演變。
華東總院自2011年起成立超高層專項研究工作站,建立完整的研發支撐體系,致力于項目經驗積累分析和創新技術研究。其中超高層數據庫持續錄入分析項目全專業技術數據,在核心筒設計、復雜結構分析、防火防災設計、豎向交通等關鍵技術領域均獲得豐碩的研發成果。
2014年獲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華東總院作為依托單位,聯合同濟大學及上海建工一建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上海超高層建筑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投入研發力量,拓展研究方向,積極推動超高層領域行業技術進步。
2018年以華東總院為掛靠單位成立中國建筑學會下屬二級分會:中國建筑學會高層建筑人居環境學術委員會(CHHE-ASC),搭建產業平臺和專家人才庫,通過峰會論壇、國際交往、網站媒體、書籍出版、課題研究、建言獻策、學術總結等系列活動,推動我國高層建筑人居環境行業領域的創新發展。
借鑒國際先進理念,以BIM為載體,集成云技術、物聯網及智能樓宇技術,華東總院自主研發了基于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ECADI運維管理系統。依據國家分類編碼標準,采取多樣數據集成方式打通了不同階段的數據壁壘,形成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數據鏈,解決了運維階段數據采集與三維可視化同步呈現的難題,實現信息全方位設備管理、空間管理、資產管理及能源管理等功能,有效提升了運維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系統于2014年4月23日獲得了國家版權局的軟件著作權,于2018年4月30日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實用新型專利。
為了更好地集約利用城市土地,拓展提升城市功能,總院憑借深厚的設計、研究實力和設計資源整合能力,立足國內實際政策的基礎上,開拓思路、打破瓶頸,對軌道交通上蓋綜合開發項目,從功能業態定位、市政-民用空間整合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專業高效的一站式服務。同時總院堅持產學研一體化,在地鐵上蓋建筑工作站的平臺上,多年來針對該建筑類型特點于消防、交通、結構等關鍵領域持續開展國際國內的前沿課題研究。
基于多年來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積累,總院受上海市住建委的委托,作為主編單位編寫了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城市軌道交通上蓋建筑設計標準》,從而為上海乃至全國的站城一體地鐵上蓋建筑項目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做好技術保障。
近年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9項;獲得發明專利10項。